
租豪车、租名表、租相机、租手机…..
一些奢侈品、数码产品购买的价格很贵,部分商家就打着“零抵押”“低月租”等噱头招揽客户。
伴随着“以租代购”的模式兴起,也有不少消费者陷入商家的各种套路中。本意是节省费用的,最终却为此付出更高昂的代价(钱财的损失)。
以租代购新模式
那么作为消费者友友们,有在互联网平台租过东西没?
今天小编就以手机“以租代购”为例,讲讲其中的一些隐藏套路。
快拿起小本本,我们准备开始。
低价租金陷阱的套路
很多商家都是用低价、无抵押等诱惑点为突破口,只强调告诉你每天只需几块钱,一月只需两三百就能将高价格的手机拿回家。甚至还能用租金抵扣,租满就可以拥有该手机等营销方式。乍一听很实惠,但实际却经不起推敲。
部分商家的宣传,以低门槛为突破口
这类主要就是为了吸引了大批资金不充足,又想享受新款手机的功能,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人群。
殊不知,却陷入商家精心准备的低价套路中。
套路一:明面上的告知的价格比较低,但只适用于前几个月,或者仅首月,让消费误以为长期租赁也很划算,但实际上后续的租金会上涨,最终算下来价格比购买还贵。
套路二:租赁过程中会巧立各种名目、维护费、解锁费等等,杂七杂八一大堆,收费不透明,不规范,防之不及。
套路三:租几个月后,想要一下买断,节省费用。但前期租金 后续的买断费一起比新机官网售价普遍还贵上30%-50%,本以为租赁更便宜,实际上却比购新机的价格更贵,得不偿失。
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
套路一:货不对板,如消费者看中A商品,商家实际提供B商品,或者就提供A商品的简配版。
套路二:以次充好,如商家提供的手机可能存在翻新机、组装机、有隐藏故障风险的机器。这些问题一般人很难发现,或者在使用初期根本不知道,等一段时间后,当问题浮现出来,这时候已经支付了不少租金,而如果想要维权,消费者却很难拿出有效证据。
最后损失的是自己。
“以租代购”合同陷阱
套路一:模糊的合同条款,不清不楚,部分名词复杂且难以理解的条款,偏向商家,消费者很容易掉入陷阱中,普通人又没办法发现其中的问题点,最后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。
套路二:部分不良商家,甚至会将“以租代购”合同,嫁接成分期贷款合同,你以为是租赁合同,实则为分期贷款合同。问题重重,消费者发现不了。
霸王条款,高额赔偿等套路
套路一:正常使用手机,归还的时候各种苛刻的条件,名目繁多。
甚至就是一道很轻微的划痕或者正常磨损,都会以放大数倍的方式遭到商家索要高额赔偿费用。
套路二:无中生有,归还的时候好好的,但到商家手中却出现问题,这个时候,一般都没有提前留好相关证据,最后无奈赔偿。
套路三:部分消费者在使用租赁的手机过程中,可能会需要售后服务,但这时候商家就会拖延处理,以各种理由拒绝处理。最后损失只能是消费者承受。
结尾
“以租代购”套路多,消费者维权困难。
你以为的实惠,实则一步步落入商家的套路中。
总之,“以租代购”套路多,并且套路还在不断升级,更具有迷惑性。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,谨防贪小便宜,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。
以上的套路可能不全面,也欢迎广大网友的补充和分享。